WFU

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

實證醫學競賽 臨床醫學組 心得












作者: 萬芳醫院 消化內科 鄭勝偉 醫師
編輯: 蔡明劭 醫師

接受醫院徵召,參加實證醫學競賽


今年五月時,我們醫院教研部通知說有一個實証醫學比賽要找我參加。當時想醫院醫事人員這麼多,怎麼會找到我來參加?可能是我在讀實証醫學碩士班(北醫臨醫所),我還年輕,還有也該輪到我了(?)。就這樣接受醫院的徵召。

我們醫院一共排出兩組團隊。我們這個團隊中,除了我之外,一位是臨床護理師,另一位是臨床藥師。會有這樣跨團隊的組合,是因為一個問題由不同角度來看,會有不同的觀點。對於臨床來說,提供更全面的照護;對於比賽來說,則是跨團隊照護的縮影。



賽前兩個月投入訓練


比賽前兩個月,我們開始接受醫院的訓練。老師們是實証醫學界的前輩和曾經參與過的學長們。剛開始真的是手忙腳亂,最基本的搜尋都搞不定,更遑論評讀文章、計算成本效益及益一需治數等東西了。不過一回生二回熟,練習幾回合後,配合/參考一些比賽得獎作品及明確的分工,也算弄了個有模有樣。


精采的比賽實況


八月四日在北部場(北醫)的比賽,大約三十組團隊分成兩組進行。我們這組被分在最後一組上台報告。我們的優勢是有更多的時間練習;缺點是聽不到其他組別的分享。這次的題目有兩組,一是關於新生兒母嬰同室及哺餵母乳的議題;二是特發性肺纖維化用藥議題。我們猶豫了一下,選了特發性肺纖維化的主題。

可惜大多數組別也選了相同的主題。因此各團隊選擇的文章,如何評讀,解讀,如何跟病人說明,証據等級強度分析及醫病共享決策就是短兵相接的重點。我們另一個不足的地方是一開始的文獻搜尋不夠完善,僅選擇了一篇2015年的文章(impact factor也不夠好),但沒有再更完善的搜尋;再者是簡報中沒有放上我們搜尋的完整心路歷程(如何搜尋,用了那些MeSH term),無法呈現出我們所想到所做過的努力。所以評比後,我們名落孫山。


比賽雖未得獎,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


雖然沒有得獎,但是評審老師們的評語都是讓我們再精進的重點。除了搜尋的缺失(避免garbage in, garbage out的憾事),對於PICO是否符合情境中病人的問題,所得到的結論如何用更能讓病人聽得懂的語言來解釋 (治療的效果”多有效?”)等,全部都是我們可以再更進一步的地方。其餘的諸如製作簡報速度要再加強(避免沒有辦法做最後的檢查),存儲設備要多準備一些(我們就碰到準備的隨身碟跟比賽場地提供的電腦不相容,以致於交件時手忙腳亂的狀況),再來就是多練習!

最後,比賽只是一個過程。我們期望這樣的過程所獲得的知識和精神可以帶入臨床中,對於日後病人照護有所幫助,這是實証醫學比實真正要帶給我們的東西。當然,更期望能夠對於研究一途發揮助益!